三上语文单元计划
| 第一单元 七彩课余 | |
单元 内容 | 1《我们的民族小学》2《金色的草地》3《爬天都峰》4《槐乡的孩子》 《语文园地一》 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我们的课余生活》 | |
教材 简析 | 这一组有4篇课文,其中《我们的民族小学》《金色的草地》《爬天都峰》是精读课文,《槐乡的孩子》是略读课文。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,充满了童真、童趣,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阅读课文,体会少年儿童生活的快乐、幸福。 2、随文识字22个,会写字36个,掌握常用词语45个。 3、在朗读、背诵、摘抄等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,通过课余生活记录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,学会安排课余生活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,尽情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。 2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,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。 3、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安排合理的课余生活,留心观察生活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本组安排的内容,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。在导读中,点出了本组的专题,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;口语交际、习作、综合性学习,从课内到课外,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,“语文园地”中的“展示台”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。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,注意发挥整体优势,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我们的民族小学》 2课时 《金色的草地 》 2课时 《爬天都峰 》 2课时 《槐乡的孩子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一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| |
单元 内容 | 5《灰雀》6《小摄影师》7《奇怪的大石头》 8《我不能失信》《语文园地二》口语交际、习作:讲名人故事,写熟悉的人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,安排了《灰雀》《小摄影师》《奇怪的大石头》三篇精读课文,《我不能失信》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。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、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,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,正是在这些平凡小事中,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、美好的品质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阅读理解课文,学习抓住重点词语、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,在勾画、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妙,积累语言。 2、将阅读中学习的阅读方法迁移至生活中,学习观察周围的人、事,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意思。 3、会认汉字19个,会写40个,理解掌握46个词语。 4、从名人的故事中感受到名人的不平凡,学习他们的品质,从名人名言中受到启发教育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,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,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。 2、学会边读书边思考,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3、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,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,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教学本组教材,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,发挥其整合的优势。每个教学环节,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。在阅读教学中,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、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灰雀 》 2课时 《小摄影师 》2课时 《奇怪的大石头》 2课时 《我不能失信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二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三单元 金秋时节 | |
单元 内容 | 9《古诗两首》 10《风筝》 11《秋天的雨》12《听听,秋的声音》 《语文园地三》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秋天的快乐》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以秋天为专题,由4篇课文组成。《古诗两首》《风筝》《秋天的雨》是精读课文,《听听,秋的声音》是略读课文。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,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,那秋天的山、秋天的雨,秋天的色彩、秋天的声音,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阅读与秋天有关的故事、散文、诗歌等,联系学生实际,展开想象,感受秋天的美景,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。 2、随文及课外阅读会认汉字30个,会写子34个。 3、过看、读、找、抄、写等各种形式积累语言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读懂课文,一边读一边想象,充分利用生活积累,体会秋天的风采,感受秋天的美好。 2、有感情地朗读,读出秋天的韵味,读出秋天的美好,在理解、朗读、背诵中积累语言。 3、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读懂课文,一边读一边想象,充分利用生活积累,体会秋天的风采,感受秋天的美好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,一边读一边想象,充分利用生活积累,体会秋天的风采,感受秋天的美好,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。第二,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,适于朗读的训练,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读出秋天的韵味,读出秋天的美好,在理解、朗读、背诵中,积累语言;第三,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,紧密配合,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古诗两首》 2课时 《风筝》 2课时 《秋天的雨》 2课时 《听听,秋的声音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三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四单元 发现秘密 | |
单元 内容 | 13《花钟》 14《蜜蜂》 15《玩出了名堂 》16《找骆驼》 《语文园地四》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观察中的发现》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课文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,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《花钟》《蜜蜂》《玩出了名堂》,1篇略读课文《找骆驼》,1个语文园地,内容丰富多彩。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;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;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。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、勤于动手,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通过本组教学,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。 2、随文和课外阅读会认汉字25个,会写字40个。 3、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,探究它们的奥妙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初步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。 2、去观察周围的事物,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。 3、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去观察周围的事物,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、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。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,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,还建议写观察日记。安排小练笔,“口语交际”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,有哪些新的发现。“习作”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。在“日积月累”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。而“宽带网”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。前面有布置、中间有铺垫、后面有拓展、交流。在教学本组教材时,要把握好编辑意图,加强整合的意识,落实教材要求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花钟》 2课时 《蜜蜂 》 2课时 《玩出了名堂 》 2课时 《找骆驼 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四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五单元 传统文化 | |
单元 内容 | 17《孔子拜师》18《盘古开天地》19《赵州桥》20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 《语文园地五》 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生活中的传统文化》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教材以“中华传统文化”为专题,由《孔子拜师》《盘古开天地》《赵州桥》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四篇课文组成。课文体裁多样,内容丰富。《孔子拜师》《盘古开天地》是叙事性文章,《赵州桥》和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是说明性文章。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,也有神话故事;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,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通过学习本组课文,多侧面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。 2、随文识记生字共67个。 3、养成在自学中质疑,在合作中解疑的学习习惯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。 2、 打通课内与课外生活,通过各种途径、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,身边的传统文化。 3、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打通课内与课外生活,通过各种途径、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,身边的传统文化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教学这组时,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,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。在活动的开始阶段,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,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;活动过程中,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,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;活动结束后,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孔子拜师》 2课时 《盘古开天地 》 2课时 《赵州桥》2课时 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五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六单元 山河如画 | |
单元 内容 | 21《古诗两首》 22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 23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24《香港,璀璨的明珠》《语文园地六》 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风景优美的地方》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“壮丽的祖国山河”这个专题编写的,由3篇精读课文、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,内容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、展现祖国发展成就,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。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、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《望天门山》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;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、物产丰富的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;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《美丽的小兴安岭》;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《香港,璀璨的明珠》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通过学习本组课文,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,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。 2、随文识记生字53个,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,掌握阅读文章和诗歌的方法。 3、养成在自学中质疑,在合作中解疑的学习习惯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,在充分的阅读中,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,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。 2、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,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3、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,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| |
教学 措施 | 学习古诗,要读懂词句,理解内容,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。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,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,在充分的阅读中,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在学习过程中,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,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。同时,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,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古诗两首》 2课时 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 2课时 《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《东方之珠 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六 》、习作 5时 |
| 第七单元 善于思考 | |
单元 内容 | 25《矛和盾的集合》 26《科利亚的木匣》27《陶罐和铁罐》28《狮子和鹿》 《语文园地七》 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动脑筋解决问题》 | |
教材 简析 |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,安排了4篇课文,《矛和盾的集合》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;《科利亚的木匣》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,小时侯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,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,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;《陶罐和铁罐》《狮子和鹿》用童话故事的形式,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,人各有所长,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,看问题要全面,物有长短,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。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,想问题,要学会善于动脑筋,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会认本单元的41个生字,会写37个生字,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。 2、多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相结合阅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。 3、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,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4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要学会善于动脑筋,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边读边想,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,读懂课文内容,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。 2、搜集有关资料,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3、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搜集有关资料,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| |
教学 措施 | 学习本组课文,要边读边想,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,读懂课文内容,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;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;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;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矛和盾的集合》2课时 《科利亚的木匣》2课时 《陶罐和铁罐》 2课时 《狮子和鹿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七》、习作 5课时 |
| 第八单元 爱的表达 | |
单元 内容 | 29《掌声》 30《一次成功的实验》 31《给予树》32《好汉查理》 《语文园地八》 《口语交际、习作:夸夸我的同学》 | |
教材 简析 | 课文围绕“献出我们的爱”来组织单元: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;教育家的“逃生”实验,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;圣诞节前夕,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,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;自称“好汉”的小男孩查理,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,也改正自己的缺点。一个“爱”字贯穿全组课文,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。 | |
目 的 要 求 | 1、阅读“爱”的故事,发现生活中“爱”的故事,体会“什么是爱”,学会关爱别人,学会感激别人的关爱。 2、随文认识汉字共62个,会写字38个。 3、通过朗读、观察、查询、交流、讨论等方式,丰富积累语文知识。 4、通过各种朗读练习和表演课本剧,丰富语感,深刻感悟文章主题。 | |
教 材 | 重点 | 1、通过学习课文,感受人与人之间爱的真情。 2、学会读书,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。 3、 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。 |
难点 | 学会读书,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。 | |
教学 措施 |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,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,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。例如,导语告诉学生:爱就在我们身边,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;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;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。因此,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,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。 | |
课时 安排 | 《掌声》 2课时 《一次成功的实验》 2课时 《给予树 》 2课时 《好汉查理》 1课时 《语文园地八 》、习作 5课时 |
评论